“柳州市将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树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加快破局求变、突围求进,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近日,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以生动的实践贯彻落实2025年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以实干实绩努力推动柳州市高质量发展。
张壮介绍,近年来,柳州市时刻增强实干为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力强工业、兴产业、促发展。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方面,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三年行动。当前,汽车产业向“新”迈进,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超250万辆;钢铁产业向“高”突破,去年柳钢集团品种钢销量增长30.6%;机械产业向“质”挺进,柳工集团成功研发全国首代全电控技术装载机。在新兴产业提升方面,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去年增长56.8%。科技创新方面,创建了广西新能源汽车、广西高端工程装备两家自治区实验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1家。
2月7日,广西新春第一会后的第二天,柳州市召开了全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暨九大产业攻坚小组动员部署会,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业坚定理想信念,把干字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让实干为要成为全市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
如何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柳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壮介绍,下一步,柳州市将持续以产业升级筑牢基本盘,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组建9大产业攻坚小组,建立“七个一批”项目清单运行机制,强化产业链各环节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同时,以“人工智能+”行动加力推动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以创新驱动打造强引擎。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路子,高质量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等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激发教育科技人才活力,加力打造制造业人才集聚区。以机制优化推动抓落实,健全突出实干实绩导向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终端见效。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城市,柳州市在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行动,如何创新和探索?
张壮表示,当前柳州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优必选机器人、思必驰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柳州。目前全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达42家,逐步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二是突出智能改造,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通过“AI+全流程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柳州制造业“智改数转”入选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柳州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宝骏汽车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广西汽车集团部署防错系统提升提供数据处理精确度;柳钢集团积极探索机器视觉、仿生四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柳工打造装载机5G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入东风柳汽生产线开展制造实训。
“柳州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张壮表示。
(原载于《广西日报》2025年2月12日2版)
“柳州市将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树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加快破局求变、突围求进,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近日,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以生动的实践贯彻落实2025年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以实干实绩努力推动柳州市高质量发展。
张壮介绍,近年来,柳州市时刻增强实干为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力强工业、兴产业、促发展。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方面,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三年行动。当前,汽车产业向“新”迈进,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超250万辆;钢铁产业向“高”突破,去年柳钢集团品种钢销量增长30.6%;机械产业向“质”挺进,柳工集团成功研发全国首代全电控技术装载机。在新兴产业提升方面,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去年增长56.8%。科技创新方面,创建了广西新能源汽车、广西高端工程装备两家自治区实验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1家。
2月7日,广西新春第一会后的第二天,柳州市召开了全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暨九大产业攻坚小组动员部署会,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业坚定理想信念,把干字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让实干为要成为全市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
如何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柳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壮介绍,下一步,柳州市将持续以产业升级筑牢基本盘,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组建9大产业攻坚小组,建立“七个一批”项目清单运行机制,强化产业链各环节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同时,以“人工智能+”行动加力推动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以创新驱动打造强引擎。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路子,高质量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等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激发教育科技人才活力,加力打造制造业人才集聚区。以机制优化推动抓落实,健全突出实干实绩导向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终端见效。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城市,柳州市在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行动,如何创新和探索?
张壮表示,当前柳州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优必选机器人、思必驰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柳州。目前全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达42家,逐步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二是突出智能改造,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通过“AI+全流程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柳州制造业“智改数转”入选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柳州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宝骏汽车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广西汽车集团部署防错系统提升提供数据处理精确度;柳钢集团积极探索机器视觉、仿生四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柳工打造装载机5G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入东风柳汽生产线开展制造实训。
“柳州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张壮表示。
(原载于《广西日报》2025年2月12日2版)